影像技術的演進,滿足視覺的擬真感,久而久之也養成人的觀看習慣。高畫質、失焦聚焦等鏡頭影像特質,迅速的達到空間感與質感的傳達,清晰而銳利影像,也影響著藝術家這一代的創作者。透過攝影擷取影像,作為寫實繪畫的輔助,已經是當下相當普遍的方式,而透過鏡頭形成的影像細節或是失焦的效果,也逐漸成為一種對影像擬真感的判別標準。一張畫,似乎藉由模擬與強調影像的特性,可對觀者的眼光進行一種迅速的捕捉。
花窗玻璃常被運用於台灣民宅之中,其圖案是為了讓人無法直接窺見窗後的光景,兼具美化與透光的效果,是一種干擾卻不完全遮蔽觀看的材質。以花窗玻璃做為一種模擬的鏡頭,透過花窗玻璃,背景被分散成色塊,猶如一種失焦的再造。花窗玻璃與背景的疊合呈現猶如失焦與聚焦的不合理重疊,觀者觀看花與後方光景的同時,是失焦眼花或者聚焦而眼中有花?這無聲幽微的過程,從鏡頭歸還到觀者的眼中來決定。
│展出日期2018.06.25-2019.05.31│